曾经的大热青春电影IP这些年也逐渐变得不再那么热门,同时因为不贴切真实的生活的情感经历还有一个个不会讲故事智慧把出轨堕胎这种其实和大多数人的青春没有什么关系的元素累加到其中,票房虽然大卖但是同时却充满了不让人相信的元素的电影一度让青春片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避之不及的元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即便是再热门的IP加上当红的小生小花都无法拯救这些青春电影了。但是在近日上映的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却在某些层面四叔试图重新定义青春片。
很明显,最近一年,那碗曾经很多人抢的青春片的饭,已经不能像之前一样吃得那么轻松了。找一个热门IP,搭配上热门的鲜花鲜肉,也没办法拯救观众的审美疲劳。但这绝不是说,青春片就该从此消失。恰恰相反,这逼得创作者开始发掘更加独特、更加贴身、更加具有温度和时代体认的青春故事。
因此,我们看到了《少年巴比伦》这样的工厂青春,看到了《黑处有什么》这样的县城少女萌醒史。
人们恍然大悟,原来「青春」应该是一个属于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词汇——在这个时间里的人,应该处在什么样的空间里?找到了时空的密匙,也就可以解锁一场不同于俗套的青春故事。
今天上映的《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都试图重新定义青春片。
从时间上来说,影片选在了1997年,空间上则是东北一家技校。两者结合起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限定了很多故事元素的时空。在这个时代的老牌工业重地东北,经济社会体制正蓄势待发酝酿着一场工厂体制的大清洗。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的东北,堪比香港黑帮片式的鱼龙混杂。本身《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原着,就有少年版《东北黑道风云二十年》的称号。故事情节大量涉及了东北黑帮、社会变革、边缘人群等现实问题,而且有不少的暴力情节。这一题材的书和电影,要发表出来具有很高的难度,你懂的。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的主线故事,围绕一张两女三男的爱情关系网展开。女主角杨北冰暗恋发小于一,而于一在追求女神级的紫薇,紫薇归顺了当地大哥雷管,雷管的小弟白宇宙又在追求杨北冰。
当然,这个时候的爱情,多多少少带有一种虚妄的感觉。人在青春时,最容易误解爱情可以一蹴而就,只要争取到一个承诺,直接通向天长地久。
这种幻觉,只不过因为未来来得太慢,人生很多麻烦尚且遥遥不可期。那些剩余下的精力,只好把爱情当作世界上最大的难题去解读。被加上了青春注脚的杨北冰、于一、紫薇和白宇宙的多角关系,注定是全军覆没的。
大家总是喜欢找一个情从何起的缘由,所以很多关系,从开始的时候,就能看到结束的样子。
在这个故事里,白宇宙喜欢杨北冰的理由最直接明了。她是一个他无法征服的女人,因为男人的征服欲,白宇宙开始追求杨北冰。于一喜欢紫薇,带有一种青春期男孩固有的恋母意味。
紫薇经历过心理创伤,相较其他人而言,她的心理年龄较为成熟。在杨北冰第一次带众姐们儿找她茬儿的时候,紫薇轻松解围,也正是因为她高人一等的心智,看穿了女生们的心思。
但是,杨北冰为什么会喜欢于一呢?如果从剧作角度来说,有两个层面。
第一层是人物的潜在诉求,杨北冰看似一个混吃等死的人,在爸爸的安排下读技校,再继承父业进工厂,从此开始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同样的生活。而于一是整个技校里最好的学生,他对于未来有很多的期望,也想通过学习来创造不同的未来。杨北冰喜欢上于一,也就是在潜意识中,抗拒这种轮回重复的工厂命运,渴求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二层,则是为故事线索做铺垫。杨北冰和于一,其实是走两种人生道路的人,杨北冰是自由的,于一是戴着枷锁的。这个枷锁,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反倒是他对于未来过多的期望。而在这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里,两个人最终走到了对方的人生线上。杨北冰戴上了枷锁,而于一通向了自由。
在这几组爱情关系里,唯一真正落实了关系的,只有紫薇和雷管。不过,雷管的年纪来说,不能算到其他几个小孩一类里去。
他们能够成为正式的恋人关系,也正是因为紫薇高于同龄人的心理年龄,以及她所受到的创伤,包括原生家庭父亲的缺失,让她最终选择离开属于自己年纪的学校环境,走到更能给她安全感的雷管身边。
但是,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带有畸形的层面,所以,最终也没有落到一个好的结局。
所以,从这几组人物关系延伸出来的,与长大的主角,作为观众的我们,所凝聚出来的《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的核心——就是虚度。
虽然,我们最爱说时间是金钱,这真是一句每个人都不当回事的废话。人在青春时,除了虚度光阴,根本没有办法消耗完那么大把的时间。
于一虚度了青春,他把时间都交付给了学习、打工,从而忽略了杨北冰的暗恋。杨北冰的青春也在虚度,因为她对未来无所畏惧。所以,她可以去做校内校外的混世魔王,面对雷管这样的真黑道人物,也可以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模样。
可是,虚度终究是有代价的。于一虚度的代价,就是错过的真情。杨北冰虚度的代价,是未来朝她死死逼近,逼迫她做出不同的选择。
然而,在虚度这个动作进行到一定程度之时,我们又不得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成长。
时间的成本,总是很严苛,成长和青春,好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你越成长,你的青春也离你越远,就算是虚度,人也无法拒绝成长。而且成长,永远是一条单行道,你可以回头,但是没办法往回走。
在陈凯歌的自传《少年凯歌》里有一句话:「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青春里的人啊,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但成长,会慢慢提醒你,你所占的戏份,只有其中一点点。
我们也可以说,《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之所以呼啸而过了,就是因为,最后大家无论如何都成长了。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在这个成长故事里,体现出了青春一个非凡的特质,那就是无所顾忌,不计代价,还不曾认识到现实残酷和成人世界规则的愚勇。
杨北冰在技校内外充老大,是她的愚勇。于一以为自己努力学习、打工就能掌握未来,是他的愚勇。紫薇以为可以若无其事的面对心理创伤,是她的愚勇。白宇宙想要混成一天一地的大哥,是他的愚勇。而在成长的过程里,愚勇总是会被慢慢抛弃的。
说起来,《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也有属于这部电影的愚勇。作为一个三无片,没有大导演、大投资、大明星,居然胆敢冲进国庆档,选在这样一个死亡时间上映,是这部电影的愚勇。
之前在网票app上,本片还卖出了9.9的低价票,也是片方在这个市场状况下对自己的预判。这个国庆档期之前引发了超高的关注,大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9月30号上映的那批影片,这里面有喜剧片如《羞羞的铁拳》《缝纫机乐队》,动作片如《英伦危机》《追龙》《空天猎》,观众的选择还是很丰富的。
不过,因为今年的超长八天假期,国庆档期其实是分为上下两个档期,9月30号上映的这一批算是占据了上半个档期,10月5号开始,是一个新的周末,这是下半档期,却只有《呼啸青春》这一部新片上映,而且因为旅游返程的缘故,下半档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人数可能会更多。因此这是一个绝佳的空当,它得到了假期的红利,又避开了前期的激烈拼杀。对于这样一部不靠明星,靠类型创新来吸引观众的电影,它有机会成为一匹意料之外的票房黑马。
蔡康永在某集《奇葩说》里谈到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人类发明了一个词,叫意义,我们希望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青春是一个很好的词,所以,我们要为这个很好的词,去寻找它存在过的意义,把所有没有意义的、不好的部分,去筛除掉。
但是,青春的意义,其实往往就在于,可以骄傲地错过。
正是因为成长了,才会去缅怀在虚度中错过的东西。但值得庆幸的是,已经长大,寻找到新的意义的我们,并不用回头去一一找回那些错过的部分。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里,每一个人最终都错过了。他们在时代的残酷里错过,在热血的愚勇里错过。但是错过并没有阻挡他们完成成长的洗礼,到达更好的未来。
可能每个人都注定要错过青春,但变成了一个大人后,我们也开始明白,什么是值得纪念的美好。那些年少时的梦,终于变成了不凋零的花,那时候牵挂的人,也真的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在心里,却找不见踪影了。
关于中国影视新闻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中国影视新闻网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